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Abraham. H. Maslow
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 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的确,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我在这里发表一些我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三和第四两个层次的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是关系性的需要。第一、第二和第五实际上是自恋性的需要。第一和第二满足生理及安全的需要,这是对自身物质基础的力比多贯注;解除身体焦虑之后,接下来人开始能够向外去寻求客体关系,以对抗心理上的焦虑;第五满足自我实现,是在拥有抱持性环境之后——至少是人创造了一个具有抱持性环境功能的内心世界,力比多重新返回到自身,解决存在性的焦虑。
很多人认为马斯洛的理论对传统心理学中人兽不分的观念是个重大突破。我想他说的传统心理学是指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虽然也认为人会受到本能因素的驱动,但是也分析了人的防御形成等,这可不是动物具有的功能。动物确实不会考虑“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我想这未必说明会去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类有多么先进。动物对前面几种需要显然都有追求,尤其是第一二种。对于常见哺乳动物,我们已经知道它们也同样具有社交的需要,有对尊重的需要。兔子给它剪过毛之后它都会抑郁很久,因为那样子实在太丑了。这也不是个例,我听说过很多这种情况。如果说动物对前四种需要求有所追求,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去考虑它们为什么会对第五种无动于衷,这种戛然而止不是很反常么?
我的观点是,因为动物的社会相对人类社会来说,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比较简单,它们所受的约束也比较少,不像现代人类有这么多扭曲和偏离,所以大多数动物都已经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就像原始人一样,它们已经感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踏实感,它们理解自己就是在遵从自己的命运,实现它们本来应该是的样子。所以说,人类所谓的文明发展、所谓的工业化,实质上是病态的。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是我们人类整体未发展时的状态。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1 条评论:
我们绝大多数人毫不怀疑人类存在意识,我们确信许多动物也有意识。其中,如巨猿,可能和我们一样还有自觉。其它,如狗猫猪牛,或许没有自我意识,但是它们善于表达悲伤和快乐等情感。另外一些小生物,如蚊子,我们确定它们不能表达情感,因此杀死它们内心不会有任何愧疚。至于植物,除了神话幻想虚构,它们显然没有意识。更不用说桌子和岩石之类无意识的东西了。
所有这些都是常识,但常识并不能让我们理解世界。就意识本身,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理解相矛盾。思想家认为意识并非唯一存在于动物的大脑中,可能是到处存在,上至宇宙,下至原子、中子、电子、微中子。万有精神论者的理由是我们大脑就是由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按一定顺序排列,产生了主观的想法和感觉。粒子的物理属性无法解释主观意识的存在。当然此类的证明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