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

危机干预(二)

  
支援者的原则

  在最初的时间里做一个陪伴者(也许不需要说什么话、也不需要鼓励受难者说什么话,可能会持续几天至一周;有时受难者也许会自然地想开始说些什么,倾听他)

  在接下来的大约两个月时间里,做他的牧师(并非每个人都是用两个月完成这个过程,当你放弃自己的立场,倾听对方的时候,你能够发现那些表明对方正在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做他的牧师意味着倾听他的自责和内疚,避免用自己好心、然而一厢情愿的鼓励和肯定去替代他的感受)

  在再接下来的大约两个月里,做他的教师(关于时间长度的考虑参见前一段;做他的教师意味着温和而坚定地:知道受难者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不对这些感受进行批评指责或表达不耐烦,但是要求受难者坚持参与他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社会交往中的退缩)

  以上所有时间里,都要坚持要求受害者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退缩和完全的休假。在退缩和休假中,恐惧和无力感是没有什么机会被消除的。


  以下转自豆瓣科幻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11631/



一、我该如何与其他受灾家庭相处?

  
   * 许多家庭共同经历失去亲人、毕生财产的苦痛,不必相互比较彼此的不幸
   * 灾变使大家都是落难人,经历同样的劫难。
   * 请记住:在灾变的不幸之下,你不是孤独的,可以和其他受害家庭相互扶持,一同走出悲情的生活。

  
灾变发生后,亲友可能的反应为何?
  
   * 灾变刚发生时,亲友们的慰问和支持相当密集,随着时间会渐渐减少
   * 有些亲友的慰问集中在哀悼失去亲人或叹息损失的财产
   * 有些亲友会鼓励自己尽快忘记伤痛,往前看

  
我该如何应付亲友们过度热心的询问?
  
   * 忘掉伤痛并不容易,亲友只是努力的想要减轻你的哀痛,不要因此造成自己的压力。
   * 亲友并未经历和自己相同的遭遇,的确不容易感同身受,不要责备他们的误解或该干脆拒绝他们的关怀。
   * 可以明确的告诉亲友你要什么,你不要什么,你有自己因应速度,他们会了解而支持的。
   * 可以要求信赖的亲友给予陪伴、心理支持及真诚的倾听。
   *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心理支持或资源讯息,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

  
面对灾变,我会有什么反应?
  
   * 觉得自责
   * 易陷入”假如”的牛角尖里,例如:假如当时我拉他一把,就可以免于死亡或伤害…,”假如我预先知道房子会倒,就不会买这一间..””假如我有挖土的专门能力,我或许可以及时救出…”。

  
我该如何面对自责?
  
   * 自责是非理性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灾变发生的时间与强度,也没有人可以事先准备好应变非预期性的灾变。
   * 遭遇大灾变,要摆脱自责并非易事,甚至是一场长期的抗争。
   * 开放自己听听别人不同的声音和解释,建立新的认知方式,或许可以逐渐降低自责的感觉。
   * 时时用正向的说法来劝告自己,可以为自己发展新看法而摆脱自责。



二、社会、心理复健手册 之 个人心理篇

  Posted by sun on 05月 14th, 2008 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心理复健咨询小组


  
  在这场灾难中,也许有你的亲人或认识的朋友不幸受伤或罹难,甚至你自己也受到了伤害;也许你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你知道每一个人在地震灾害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也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你度过心情的难关,走出灾难的阴影,面对未来的生活。
  
  我们将从个人心理方面来协助你们。
  
  
  Q:自从那天凌晨被地震震醒之后,我好担心地震会再度发生、担心自己或亲人会再受到伤害、也会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人生活…我可能会有什么状况发生?
  
你可能还会有以下的担心及感受:
  
   * 担心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 觉得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 觉得人好脆弱、人生好无常
   * 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 思念逝去的亲人,觉得很空虚
   *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 期待赶快重建家园

  
面对家人或亲友的死伤,你也许会有以下的想法:
  
   *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 觉得对不起家人
   *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又一再失望

  
除此之外,你也会对于救灾动作有许多的愤怒,你会觉得:
  
   *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 生气救灾人员没有尽力抢救
   *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及感受
   * 救灾人员的处理方式让我很生气

  
伴随这些心情与感觉,你可能会有以下的身体症状一同出现
  
   * ‧疲倦 ‧失眠、做恶梦 ‧心跳突然加快 ‧肌肉疼痛
   * ‧健忘 ‧注意力不集中 ‧呼吸困难 ‧子宫不适
   * ‧心神不宁 ‧晕眩、发抖 ‧胸口郁闷 ‧月经失调

  
面对伤痛,请说出你的感觉
  
  经历大灾难后,大部份的人都会产生以上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不要隐藏你的感觉,试着说出你的感觉,并且让家人、孩子与朋友一起分担你们的悲痛,这样会让你感到比较好过。请放心地表达这些感觉,如果压抑这些情绪或想法,反而会造成心理紧张与身体不适,使我们复原的时间拉长。
  
  Q:除了说出自己的感觉之外,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抒发心情?
  
   * 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它,伤痛的感觉会跟着你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
   * 一定要好好睡觉、休息,并且和你的家人或友聚在一起
   * 如果你有任何的需要,请向家人、朋友说出你的需要
   *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不谈论这次经历
  
  Q:如何与你的家人、小孩一同来面对这样的状况?
  
   * 请记得家人、小孩和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试着和他们谈谈
   * 可藉由游戏或画画的方式让孩子们表达出来
   * 尽可能让孩子回复正常生活,参与学校活动
  
  Q:如果我有亲友处于伤痛中,我可以如何帮助他?
  
   * 请允许他说出对整个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亡者的各种感觉
   * 支持与接受他表达情绪、允许他哭泣,例如:「我就在这陪着你」
   * 帮助他说出感受,例如:「你一定难以接受」
   * 用肢体接触来表达对他的关心,例如:握住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拥抱
   * 协助他找到支持团体或有关的社会资源
   * 收起伤痛,重新站起
  
  Q:在伤痛过后,我可以做什么?
  
   * 在伤害与伤痛过去后,尽量让你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提醒你在做事或开车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在重大灾难的压力过后,意外(如车祸)会更容易发生。
  
  Q:我已经试着抒发心情了,接下来我还可能面对什么状况呢?
  
   * 持续有前面提到的身体症状与心理担忧,状况一直无法改善
   * 失去对平常事物的兴趣或欢乐 l 饮食习惯改变(改变食欲和体重的增减)
   * 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企图自杀
   * 工作不顺利或是人际关系变差,生活秩序一片混乱
   * 发生其他的意外或重大打击
   * 药物滥物,过量地抽烟、喝酒、或吃药
  
  Q:如果我还有以上所说的状况,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还有上面的状况,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协助。



三、社会、心理复健手册之 家庭支持篇

  Posted by sun on 05月 14th, 2008 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心理复健咨询小组


  
  在这场灾难中,也许有你的亲人或认识的朋友不幸受伤或罹难,甚至你自己也受到了伤害;也许你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你知道每一个人在地震灾害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也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你度过心情的难关。
  
  我们将从家庭支持方面来协助你们。

  
灾变后,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 担心父母将死去
   * 担心自己会被孤独抛下
   * 担心灾变将再来

  
我该如何与孩子讨论灾变事件?
  
   * 鼓励或接纳孩子讨论事件发生的过程
   * 允许他们表达因灾变而来的挫折、混淆、害怕及悲伤等情绪
   * 提供会一直陪伴及安全无虞的保证
   * 不要期待孩子在一夕之间长大,变得懂事、成熟乖巧、听话

  
我该如何与我先生(太太)相处?
  
   * 夫妻间的关系会因为灾变而产生紧张与冲突
   * 因为性别的不同,在因应失去亲人的悲伤会有不同的方式
   * 失去孩子的爸爸多采取沉默而内敛的悲伤因应,妈妈会因为爸爸的反应,觉得自己孤独面对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责备爸爸,使得夫妻之间渐行渐远。
   * 如果能彼此接纳个别的因应方式,又能表达共同的伤痛,有助夫妻关系更加紧密。
   * 如果夫妻间的沟通出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1 条评论:

匿名 说...

  
  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1. 灾后心理援助应避免无心造成的心理二次伤害。

  灾难过后的抑郁、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属于正常反应,大部分人会在生活恢复后慢慢康复。灾难过后早期的心理援助能起到缓解压力、疏泄情绪、危机干预的作用。心理援助的谈话支持宜循序渐进,避免主动谈及当事者家人生死和直接询问心理伤痛;不要以救世主自居,深切体会幸存者的痛苦,空话少说,类似“你要坚强、至少你还活着”这种缺乏意义的大话就不必说了。同时避免反复对同一人进行各方面的问卷调查或心理调查;不要阻止幸存者哭诉,尊重他们应对灾难的方式,适当引导他们的宣泄,对于一些过激的行为和愤怒要高度同情和理解,体贴宽慰他们的立场。为防止悲恸情绪的传染和强化,对于丧亲的幸存者尽量避免团体心理互助。如果幸存者需要可让他们叙述事件过程,如个人没有需要,不必特别要求他们反复叙述,这种宣泄方式并非每个人都适用的。


2. 应持的状态是:抱持――给予一个像拥抱一样温暖的聆听环境也许就够了。


3. 伤害最大的是孩子:

  (1)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家没了,熟悉的环境没了,熟悉的人没了,到底发生什么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一切都没了”――这种恐惧是成人无法理解的。

  (2)对于已经理解“失去”“死亡”含义的孩子来说:尽快找到一个暂时的安顿场所和一个相对固定安抚他的人很重要,这个人无论是医院的、救援队的、救助机构的,都最好是个有应激处理经验的人,让孩子感到被陪伴、没有被抛弃,并陪伴他度过告别的仪式,并陪伴他进入长期抚育环境。


4. 告别仪式:

  告别的仪式很重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时期的结束、令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虽然告知父母的去世对孩子是残忍的,但是让他们在一个长期未确定的期待中悬着是更残忍的事情,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跟其他抚育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可能。给孩子一个告别的仪式,允许他悼念、允许他哭泣、允许他确定灾难发生后依然有重新开始的可能。人越确定一个事实,才越有可能接受这个事实。

  很多时候大人会觉得无法跟孩子谈论死亡,是因为孩子们不懂,其实不然;是成人自己无法面对说出死亡后可能给孩子带来痛苦的焦虑。

  对于幼儿在夜间出现睡眠问题,或特别粘人容易哭泣,不妨多给予拥抱,给他们提供柔软的被褥和玩偶,给他们有靠背的床铺,让他们在入睡时可以怀抱玩偶、背靠柔软的被褥,让他们有重新体会安全的可能……



5. 不要忽视对“看似乐观”人的帮助:

  同样的灾难发生在一家人身上,每个人原本的性格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影响程度,有的人看似灾难后依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但他们未必就不需要心理疏导,或许他们更需要帮助也未可知。


6.爸爸妈妈,请节哀并安抚你们的孩子:

  失去配偶是人间最悲惨的灾难,面对被瓦砾埋葬的家、过去曾经患难与共的爱人今天已天地永隔,这样的痛苦非常人能忍受,但作为父母,你们需要战胜非常的苦难,你们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们的抚慰,要鼓励他/她,让他们多多与他人接触,放手让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事情要给予表扬,增强他/她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多拥抱他/她,告诉他/她你爱他/她,你离不开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