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山楂树之恋》读后
最近看过的一本书,一直觉得写得文字优美但逻辑残疾。今天看到和菜头的读后,深以为然转在这里。
《山楂树之恋》在网上已经热过一头了,今天我刚看。还读到了一些评论:
“它充分满足全民对感动的需要。”——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
“我喜欢,又痛恨这样的叙述,到最后还让人肝肠寸断!”——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
“向原作者致敬,为了真情实感。”——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
“老三太完美了,堪称中国的情圣。”---苏童
陈鲁豫、窦文涛读书少,说这种纯感性的话情有可原。梁文道怎么说也是一知识分子,而且生活在没有文化禁锢的香港,也做如此评论,让我大为吃惊。旧中国“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总该读过两本吧,《山楂树之恋》只算得上这一派里的小成者,如何承载得了全民对感动的需求?又看了一下小说的出版单位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好吧,上面的话算我没有说。【注1】
又有人说,《山楂树之恋》是“柏拉图式的恋爱”。柏拉图何其无辜,先降格成为日本女星的情色电影名称,现在又被召唤出来附会在一本高中女文青的日记上。当然,把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理解为“无性交的爱情”也不算太离谱,不过,这种理解就把精神境界的超拔等同于生殖器官的禁用,高射炮被用去打了蚊子,实在是可惜的事情。如此,中国情圣就是天阉之人。境界之高低,不在于心智和精神,而全系于一根鸡巴。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长达48章,但是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罹患白血病的高干子弟和一成分不好的文学女青年之间的纯爱故事。男主人公如唐璜一般善于撩动少女心弦,又如柳下惠一般永不勃起。文学女青年因为唐璜的部分而心潮澎湃,为高干子弟贩售的二手内参而心折仰慕,为柳下惠的部分而感念终生,最后在白血病中情感得到了升华,爱情在死尸上绽放无尽烟花。
小说设定的年代,中国在当时普遍禁欲。以这个时代为背景,写无欲的纯爱故事,我理解不了其中的审美情趣。这就好像一本描写纳粹德国统治时代的书,里面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焚书故事,把焚书的这一行为上升到美学的层次。因此,我感觉到相当变态和非人。焚书时代里值得讴歌的是秘密印刷者,禁酒时代里值得赞美的是私酒贩子,禁欲时代里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各色登徒子。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人才是活人。反过来做,怎么看怎么觉得有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嫌疑。《山楂树之恋》中的审美情趣非常怪异,以畸形为美,仿佛作者去到美国以后被清教徒传染了。
即便站在世俗的角度,我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到流泪。谁都知道,人是由上下半身组成。上半身有神性,属灵。下半身有兽性,属兽。全然只有上半身的,那是神而不是人。全心付出爱,而不索取肉欲,这样的人是圣徒。而大家为这样的圣徒感动,原因是圣徒只爱一个人。这种行为翻译过来,那就是绝对的贪婪。贪婪之处在于,一要世界上有这种圣徒,二要圣徒只专属于自己。这种想法不觉得有点太过分了么?觉得这种爱情里有美存在,这简直比贪恋肉欲还要下作。因为肉欲不过是渴求肉体,而这种贪恋要的是灵魂控制,而且还不自知,以为是大美。怎么可以把禁欲神化,变成了爱情本身呢?怎么可以把禁锢内化,变成了自身道德呢?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荒谬的事情么?
《山楂树之恋》一点都不美,而且病态。这就是我想说的结论。今时今日,肉欲泛滥,爱情罕见,不成其为美化变态年代里变态行为的理由。人们在自由里的时间久了,就开始怀念不自由的日子,觉得那时候的诸多禁锢都是一种美。对此我只能说:找抽也是人之常情。
【注1】晚上23时28分,收到一条留言,署名为“梁文道”,其中说到:
梁文道 2月 28th, 2008, at 11:28 下午.
逛了進來,請容我回應兩句:
1. 我並不喜歡這本書,還在節目裏批評過它,只是不知怎的,我這句意在諷剌該書和它似乎數量龐大的讀者的話,竟被斷章取義截為宣傳用語。
2.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應是原湖南某出版社擴併而成,與香港鳳凰衛視無關。再者,鄙人雖非聖賢,亦不敢稍有或忘於言責應盡之道。
在网上,梁文道也无法证明自己是梁文道。但是,第一、经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自江苏出版总社,和凤凰卫视无关。其二、我查看了IP,的确是来自香港。其三、行文的语气也很像梁生的口吻,“不敢稍有或忘於言責應盡之道”一句很像他的夫子自道。因此,虽然无法确认是梁文道本人所留,不过所陈两条可以确证其一,因此还是用Del消除原文,并且将留言附上,请各位读者自行分辨取舍。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